名城苏州
爱上“河”的N个理由 | 严重低估了!老浏河,有来头~
时间:2025-08-26 16:12:25 来源:

  专栏语:苏州因水而兴,因水而美,秀美河湖是诗画苏州最美的生态底色。近年来,苏州全面深化河湖长制改革,推进建设幸福河湖,水环境整体质量日益提升,涌现了一批如七浦塘、元荡、长漾、金鸡湖等特色鲜明、亮点凸显、群众认可的典型标杆,让幸福河湖串起满城幸福,勾勒出了一幅幅“人水和谐”的生态画卷,家门口的幸福河湖成为百姓亲水乐水、休闲游玩的好去处。

  名城苏州网联合“苏州水务”开设《爱上“河”的N个理由》栏目,邀您步入一段独特的江南水乡之旅。这里,古桥如虹卧波,文化沉淀如墨染水,每一篇稿件都是一幅生动的风物志,诉说着二十四幕水岸风情。不论您是摄影爱好者、健身达人,还是寻求休闲的都市人,这里都有您的专属理由,爱上“河”,从这里开始。

  这里有江海之雄,亦有江南之秀;有文脉之盛,亦有传承之新。来到依托老浏河而建的浏河镇,尽情品味喧嚣之外的闲适,领略古镇肌理中的文化脉络。

  《爱上“河”的N个理由》栏目推出“文化寻踪篇”,邀您来到身边的幸福河湖——老浏河,在六国码头,听水音桨声,赏淡墨轻岚,观山水气韵,赴一场浪漫“江海之约”。

  上世纪流经太仓的浏河塘“九曲十八弯”,上承太湖,下注长江,是太湖流域一条重要的行洪通道。后来为了兴修水利、造福百姓,将浏河由“曲”改“直”,也就是现在的娄江-浏河。现如今老浏河保留了部分河段,其中浏河镇的老浏河镇区段保留了古镇的风貌。

  浏河镇依托老浏河而建,古称“娄河”“刘家河”“刘家港”“刘河”。浏河镇位于长江出海口要冲,与上海崇明岛隔江相望,建设始于隋唐、兴于两宋、盛于元明,至清代正式建置,历经千年发展繁荣至今,是集航海文化、郑和文化和渔文化等特色于一体的江南古港老镇,历来被视为出海要津。

  东晋文学家庾仲初在《扬都赋》中说,“太湖东注为松江,东北入海为娄江”。这里所谓的“娄江”,就是指那条贯穿古镇的文明摇篮——浏河。天然港口的优势加上繁荣的商贸,公元1405年,明代航海家郑和奉命统领大明船队先后七次从刘家港起锚,泛海通使西洋。

  悠久的发展史为浏河留下了众多人文景观、名胜古迹和优秀历史建筑,也孕育了浏河独具特色的江海民俗和文化特色,素有“江尾海头第一镇”美誉。

  江海之地,在水一方,曾满怀着大浪淘沙、壮怀激烈的英雄之梦。阅兵台又名点将台,如今屹立在浏河镇区不远处的江堤上。民间关于阅兵台的传说有两个版本,一说是南宋韩世忠和梁红玉抗金阅兵所建;一说是大明戚继光抗倭阅兵之所。走在堤上,浴着江风,听着涛声,感受“大江东去,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”的浪漫境界,更增添了对阅兵台的憧憬。

  步入浏河古镇,由北向南6座桥梁依次排开连接两岸,保存着河街相依、前店后宅、双向通达的传统街区模式,其中的水带桥被收录到苏州地名文化保护名录中。

  古镇上的天妃宫始建于北宋,全名“天妃灵慈宫”,又称“妈祖庙”,是郑和七下西洋前的祈福之地,更是江南地区最古老、最负盛名、最具独特历史价值的妈祖行宫,楠木雕梁诉说着600年航海传奇。

  站在天妃宫遗址远眺,沿河打造的新中式花箱景观带宛如一条绿色丝带,将滨水空间装点得生机盎然,营造出“推窗见绿、十步亲水”的生态廊道,水纹灯在老浮桥投射出动态波光,仿佛进入了梦幻般的水乡世界。

  循着长江的涛声向东,余秋雨笔下的七十二家理想村盘踞在江海交汇处,是江风海韵、诗画田园的最佳注解。秉承“尊重自然、尊重原乡面貌”的理念,七十二家理想村围绕“风物自然 平衡共生”设计理念改造村落,既保留了江南水乡面貌,也加入了现代建筑美学,打造了一座集亲子研学、文化旅游、田园度假、艺术乡野体验功能为一体的新乡村聚落综合体。

  浏河不仅是郑和七下西洋的起锚地,更是娄东画派发源地,江南丝竹的发祥地,古镇名人荟聚,非遗璀璨,“文气”十足,在各时段都引领着太仓文化的发展。

  如今的浏河古镇整合了邢少兰艺术馆、娄江会馆、老照片陈列室等文化场馆,并且将民风民俗演化于业态之中,举办各类文化活动,如庙会(妈祖祭)、白猿通背拳表演、渔民号子传唱等,让古老的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。

  浏河故事多,相约必有时。闲暇时不妨去浏河走一走,探一探江海之灵气,水乡之秀美。

  部分素材来源:浏河发布、太仓发布、太仓市科教新城

责编:蒋佩玲

本篇文章共有1页 当前为第 1